
攻略
(资料图)
作为一个广东人,很抱歉也很遗憾,除了本土的粤剧以外,一直没有机会来深刻地欣赏一次外省的戏剧表演。看过的几次表演里边,尽管台上演员们身段动作都很娴熟,大致的故事情节也能猜出来,但碍于真的听不懂唱词,就少了几分真意。。。换个角度,我听不懂黄梅戏的词,和江浙人听不懂粤剧的词,实际上都是一样的。可能这也是粤剧走不出珠三角的原因之一吧。
小时候,大概2000年左右,村里每逢大时大节都会请戏班到小学礼堂演上几折有名的粤剧,每场都要里三层外三层,能把整个礼堂都挤满。读初中的时候,有几节音乐课是专门学唱粤曲的。学校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慰问,我们班给排练的节目就是《禅院钟声》。虽说这曲子的歌词都很文雅,但它的旋律和节奏是有几分洗脑的,以致于我一直都忘不了。只要起个开头,我就能接着唱完整首。
但除了童年滤镜,我就对如今的粤剧发展没有太多了解了。《白蛇传·情》上映那阵,刚和朋友说要支持下票房,就发现周围电影院的排片时间过于敬老,实在不想在工作日请假去看戏,于是又歇了心思。但不久之后B站就有《白蛇传·情》的付费点映,支持了。
我周围粤剧群众基础还是可以的,村里曲艺社就在大路边上,天天敞开着大门,有个老头天天对着大街敲扬琴;他还有几个老伙计时不时过来助阵,有拉二胡的,有弹琵琶的,有吹箫的,竟也有拉小提琴的,社里还摆了些我认不出的乐器;锣鼓,镲和唢呐不常用,声音太吵会扰民。遗憾的是他们都不怎么唱曲,估计是村里没有唱得好的同好。曲艺社的成员多数都是退休后才半路出家,几年前,敲扬琴的老头还要对着谱子一个音一个音的敲,现在熟练度已经很不错了。
镇上市里的大小公园总有两三个角落是粤剧爱好者的定点演出场地。这里头不仅有演奏乐器的,擅长唱曲的也很多了。他们周围经常有游人驻足,听得懂也好,听不懂也罢,都是乐趣。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